每日消息!山亭区倾力培育“一镇一品”宣讲分品牌
大众日报 2023-06-10 08:08:20


(资料图)

6月9日,山亭区“亭在理”宣讲品牌体系建设“一镇一品”新闻发布会召开。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今年以来,山亭区聚焦全面叫响“亭在理”宣讲主品牌,倾力培育“一镇一品”宣讲分品牌,“1+N”宣讲品牌体系已初见成效。

发布会上,山亭区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区网络安全保障中心主任李开华详细介绍了“1+N”宣讲品牌体系。“1+N”中的“1”,代表“亭在理”宣讲主品牌;“N”代表“一镇一品”“一队一品”等宣讲分品牌。截至目前,10个镇街均围绕品牌打造,成立了特色宣讲队,累计开展主题宣讲、分众宣讲等700余场次,线上线下覆盖63.7万余人次。

在“一镇一品”宣讲品牌培育上,山亭区聚焦“三个注重”,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和外延,确保品牌立得住、叫得响,富有生命力。

——注重深挖内涵,推动“一镇一品”深入人心

先后印发《关于组建基层特色宣讲队的通知》《关于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案例征集评选汇编的通知》等文件,明确宣讲品牌的确立要符合新时代的总体要求,融合区域文化、体现地域特色,具备基层理论宣讲“接地气、聚民心”的显著特征。推动品牌融入丰厚历史文化。如,西集镇结合伏羲文化,融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红色文化,响亮提出“红色理响 和合西集”宣讲品牌,朗朗上口深入人心。凫城镇凸显王家湾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园红色文化,培育叫响“红色灯塔”宣讲品牌。推动品牌体现山亭地域风情。如,水泉镇“火樱桃”宣讲品牌、店子镇“大红枣 小板凳”宣讲品牌,成为乡村振兴、农业特色发展的靓丽代言。推动品牌彰显山亭发展变迁。如,城头镇融合新山亭精神中的“诚信包容”,借“诚信”中“城”的谐音,打造“城心说”宣讲品牌,易于辨识记忆鲜明。此外,山城街道的“翼云”宣讲品牌、桑村镇的“理响桑村”宣讲品牌、徐庄镇的“小云朵”宣讲品牌,坚持群众满意为导向,广泛开展分众宣讲,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点赞。

——注重特色支撑,推动“一镇一品”有口皆碑

坚持“品牌+队伍+宣讲”一体推进,围绕品牌建强队伍,聚焦宣讲倡树品牌,真正让“特色宣讲”支撑“特色品牌”,让每个“品牌”都名副其实。10个镇街10支特色宣讲队,成员有基层干部、致富能手,有红色讲解员、身边的榜样,还广泛吸纳文艺工作者、非遗传承人等,实现了“身边人”讲“身边事”,百姓“说”理论,宣讲“入”心坎。如,山东小鼓传承人、冯卯“田园”宣讲队成员李传文,创作《小鼓传党音》,将田间地头、甜桃大棚等作为宣讲的“一线课堂”,线上线下受众20余万人次。北庄镇“崮乡红”宣讲队,把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、抱犊崮景区作为相对固定的宣讲阵地,“红色讲解员”变身“党史宣讲员”,让群众、游客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红色洗礼。水泉镇“火樱桃”宣讲队,乡村振兴带头人将“田间”当“讲堂”,广泛开展“微宣讲”,实现了受众有时间,宣讲有实效。发挥品牌引领,突出理论宣讲为主,将产业突破、乡村振兴、民生保障、文旅生态等全领域全行业纳入宣讲范畴,建立常态沟通部门联动、团队互动机制,实现“宣讲”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展现全局。

——注重要素保障,推动“一镇一品”增效赋能

在品牌推介的载体搭建上下功夫。立足线上线下贯穿融合、同频共进,开设了山亭融媒矩阵“亭在理”宣讲专栏,配套编发《山亭宣讲(亭在理)》简报,常态推发各宣讲队伍活动开展、阵地建设、经验做法等300余条。在阵地拓展的融合创新上寻突破。印发《关于做好特色宣讲阵地摸底统计的通知》,将公园凉亭、村头石桌、田间地头全部纳入宣讲阵地体系,推动实现理论宣讲与群众生产生活统筹兼顾、精准嵌入。在工作机制的顶层设计上强引领。探索建立“一提醒、一考核、一评比”工作机制,每月下发宣讲工作提醒,每月一主题,确定宣讲内容,明确场次、受众及宣传报道要求;每季度通报考核各宣讲队工作开展情况,将宣讲工作列入对镇街重点工作调度内容;年内评选一批优秀宣讲员、推树一批基层宣讲品牌、表扬一批宣讲队伍,实现了责任压实、质效提升。(大众报业·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报道)

热门推荐

猜您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