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:把声、光、电融入花灯赢得顾客 环球动态
南京晨报 2023-05-13 19:54:18


(资料图)

和多数手艺人一样,陈柏华起初扎的是兔子灯和莲花灯,并且集中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售卖。1999年底,当他带着自己做的花灯到夫子庙销售时,却吃了闭门羹,他发现不少顾客对传统花灯已不买账,陈柏华在夫子庙呆了好几天,却一盏花灯都没有卖出去。碰了钉子的陈柏华回到村里,郁闷了好一阵。

“后来我自己看书钻研,研究如何把声、光、电这些元素和传统的手艺结合起来,还尝试改进原先扎花灯的单一制作材料,将各种透光的布料融入进来。”2000年,陈柏华带着自己的“千禧年”大型花灯再次来到夫子庙。这一次,他做的大大小小的花灯凭借别致的造型、新颖的外观,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。

独创“陈氏秦淮花灯” “双龙戏珠”拥有知识产权

“和北方花灯相比,秦淮灯彩的特点是色彩典雅、层次丰富,具有质朴纯美的乡土气息。”为研究花灯技艺,陈柏华先后游历全国十多个省,学习各地花灯工艺的精髓,他以秦淮灯彩为根,融南北灯彩特色于一体,形成了独具一格的“陈氏秦淮花灯”风格。

陈柏华希望,自己制作的秦淮灯彩不仅是增添年味的商品,还能与现代人的审美相结合,与当下生活产生连接。因此,他手下的灯彩样式,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,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。比如,在《水韵江苏》灯组中,一片葱郁的荷塘之上,巨大的红色鲤鱼腾空跃出,展现的是水乡人民喜悦的丰收场景。又比如,他设计的大型生肖花灯,不仅采用了卡通形象,还将现代科技应用进来,以程序控制机械传动,制成了自己敲锣打鼓的动物乐队。陈柏华还特别擅长制作高大而写实的人物花灯,赵亚夫、雷锋等现实中的楷模都曾是他手下的素材,生硬铁丝在他的巧手之下,经过不断弯曲、造型,最终“变”成了独具神韵的各式人物。

最让陈柏华感到骄傲的,是他制作并注册了拥有知识产权的“双龙戏珠”。这对悬挂于秦淮河畔大照壁上的巨龙,如今已成为夫子庙的一个重要标志,也是熙攘纷至的游客打卡拍照的景点。1999年,陈柏华接到任务要为夫子庙制作花灯,面对全长110米、高10米的照壁,究竟设计什么形式的灯彩?经过多次思考,他们最终决定以“二龙戏珠”来呈现。这之后,陈柏华前前后后花费六年时间修改龙的造型,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,“光是龙的利爪,就尝试了无数种黄色。”每当夜晚降临,照壁亮灯,两条巨龙气势磅礴地呈现在游人面前,灯光水影,交相辉映,此情此景,让陈柏华内心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和震撼。

热门推荐

猜您喜欢